一年级数学学科6月份1+X评价

2024-06-25

一年级数学1+X评价6

一、学习内容

第七单元:找规律

单元《总复习

二、学情分析

学期接近尾声,孩子们学习状态,在上课态度、学习习惯以及作业完成的方面总体来说较上学期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因此,本月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内容分析

第七单元单元教学内容:找规律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本单元首先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会寻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能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经历寻找规律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

教学建议:

1)突出教学的趣味性。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时,教师除了利用好教材上的相关素材外,应还应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贴近生活的且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趣味中欣赏、观察、猜想、验证,在美的感受中学习有趣的数学,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2)体现教学的开放性。

教学中研究的规律的呈现形式应该是多样的,要避免素材的单一性,除教材上涉及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属性外,还可以涉及图形的方向声音节奏等其他属性。

3)把握教学的重点,控制好教学的“度”。

在低年级,对于学生“找规律”的要求,重在能发现规律并表述出来,会运用发现的简单规律确定后一项或者其他缺失的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用语言简洁而准确的表述,找到的规律有一定的难度。

、数学学习评价

数学作业评价更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作业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另一种方式,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1”评价

1.考评目的

作业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作业本》完成按”“太棒了进行评价;再从学生字迹评价出发,我利用作业很漂亮”的盖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评价内容

1)课堂作业本正确率情况;

2)书写、卷面情况;

3)订正情况

3.评价方法

1)正确率实行盖章制全对盖“优”,出现错误并订正盖“太棒了”

2)字迹书写情况实行盖章制:书写规范、作业整洁“作业很漂亮”

3)二次批改、订正情况采用“⭐”提示。

4.评价标准

优秀:作业正确率高,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及时订正,作业本新。

良好:作业正确率较高,书写较规范,卷面较整洁,基本及时订正,作业本较新。

合格:作业正确率不高,书写待规范,卷面待整洁,偶尔没及时订正,作业本有破损。

5.评价过程展示

6.评价结果

作业批改记录表

7.活动感想

《找规律》这一单元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没有系统地、规范地去认识、表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通过画一画、涂一涂、摆一摆、做一做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第一学段的探索规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模式化”思想,发现“规律”就是一个“模式”,并能运用多种表达“模式”的特点。作业完成度还是挺不错的。

(二)X评价

活动一:“我是计算小达人” ——计时口算活动

1.活动目的

本月教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与之前的相比,难度有所提升,在计算时所需的时间也有所增加,需要学生不断地练习与巩固,加深记忆。因此,我借助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在良性的竞争情境中练习,给予一定的紧张感,促进学生更快的进步,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评价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

3.活动方式:5分钟计时口算练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最好的评为口算小达人。

4.活动要求  

5星:反应快速,规定时间未到就能正确算出所有算式

4星:反应较快速,在规定时间内基本算对算式

3星:反应较慢,算式基本算对

5.活动过程

6.评价结果

7.活动总结

接近期末,学生对于100以内的加减法大部分可以做到口算得出答案,但是偶尔还是会粗心算错,或者加法减法看错。对于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包含小括号的题目,学生也知道要先算什么,画出横线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