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二上语文1+X

2024-12-26

二年级语文12月份1+X评价

一、学习内容

  第七单元【课文】19——21课

  第八单元【课文】22——24课

二、月学情分析:

这个月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同时,他们对于简单的事物有所掌握,同时对熟悉的知识有所感悟,具备表演的欲望。大部分学生都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较为感兴趣、有信心。学习充满热情,能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活学活用。学生课前做好准备,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发言、思考,声音响亮。课后还能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但书写时字迹及作业要求仍需下大力度。总之,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依然是教育重点。

三、内容分析

(一)第七单元【课文】19——21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三篇课文。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古诗二首》中的想象能让人入情入境;《雾在哪里》中的想象充满童趣;《雪孩子》中的想象美好纯真。课文选材经典,语言生动,充满儿童情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古诗二首》可以利用文中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雾在哪里》可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后题,仿照课文句式想象说话,体会雾的淘气;《雪孩子》可以利用学习伙伴的提示,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美好的心灵。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课文

古诗二首

2

1、认识38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4个字,会写2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夜宿山寺》《敕勒歌》;学习默读,试着做到不出声朗读课文。

3、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大致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说话,体会雾的淘气;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4、通过句子的对比朗读与抄写,感受语言表达的具体生动。

雾在哪里

2

雪孩子

2

语文

园地七

识字加油站

4

1、联系生活学习与自然风光有关的四组词语,认识八个生字。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独体字。

3、积累并运用描写天气的8个四字词语。

4、学习拟人句,体会句子的有趣。

5、能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6、展示交流改正错别字的方法,复习巩固易错字。

7、积累民谣《数九歌》。

8、阅读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感受绕口令的情趣。

字词句运用

写话

展示台

日积月累

我爱阅读

(二)第八单元【课文】22——24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相处”这个主题编排了《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纸船和风筝》《风娃娃》四篇童话故事。通过童话故事,让学生感受应该怎样与人相处。这些童话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角色个性鲜明,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与人友好相处。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一年级编排连环画课文,引导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图画、字形特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等方法猜字阅读。在此基础上,本册安排了《纸船和风筝》《风娃娃》两篇全文不注音的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把之前学习的方法以及本学期学习的部首查字法等识字方法综合运用到课文的学习中来。这样的安排也为二年级下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的学习做铺垫。

“借助提示,复述课文”是本单元教学的另一个教学重点。《风娃娃》课后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讲故事。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风娃娃来到哪些地方,做了什么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提示讲故事。《狐假虎威》课后习题要求先给词语分类,再分角色表演故事,表现词语的意思。表演童话故事,要以熟读为基础。教学时,给词语分类后,还需引导学生根据两类词语感知它们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并借助对话中的提示语帮助学生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在此基础上将分角色表演落实。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课文

狐假虎威

2

1、认识51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2个字,会写34个词语.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读懂课文。

3、借助提示,复述课文。

4、继续学习默读,试着做到不出声。

5、通过故事内容,感受应该怎样与人相处。

纸船和风筝

2

风娃娃

2

语文园地八

识字加油站

3

1、认识“狼、猩”等10个生字。

2、能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猜读拟声词,并根据语境恰当运用。

3、了解左右结构的汉字中左右宽窄大致相等的字的书写要点,养成减少修改次数的书写习惯。

4、积累含有动物名称的四字成语。

5、阅读童话故事《称赞》,感受称赞给生活带来的美好与快乐。

字词句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我爱阅读

四、评价内容

(一)“1”评价

1.考评目的

语文作业考查的是学生对语文课掌握知识、技情况及其作业态度,教师和学生从中获得矫正性信息,从而调节教与学。把此列入考核评价体系,检测课时目标,同时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评价内容

1)课堂作业本正确率情况;

2)书写、卷面情况;

3)订正情况;

4)作业本爱护情况。

3.评价方法

1、正确率实行等级制,即A+、A、A-B+、B-、B六个等级;

2、书写规范、作业整洁得实行星级制;

3、订正情况采用“p”提示;

4、作业本爱护情况施行积分卡奖励制。

4.评价标准

A+:作业正确率高,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及时订正,作业本新。

A:作业正确率较高,书写较规范,卷面整洁,基本及时订正,作业本较新。

A-:作业正确率较高,书写较规范,卷面整洁,偶尔没及时订正,作业本有正常

B+:作业正确率中等,书写较规范,卷面整洁,偶尔没及时订正,作业本有破损。

B:作业正确率偏低,书写规范,卷面一般,偶尔没及时订正,作业本有破损。

B-:作业正确率,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没及时订正,作业本有破损。

5.我们的《课堂作业本》展示及评价结果:

6.作业本评价结果

姓名

考核结果

姓名

考核结果

潘玥媛

5⭐

郑邵楹

5⭐

黄歆雅

5⭐

黄欣辉

5⭐

周双皓

5⭐

梅志华

3

潘思桐

5⭐

纪浩然

5⭐

郑雯雯

4

梅榆浩

7.活动总结:

  最后一个月的课堂作业本书写情况,让我非常欣喜。通过前面几次的作业展评活动,学生的心中有了认真答题和书写的意识,正确率明显提升。在书写方面,有意识地做到“三个一”。在展评方面,优秀的作业本数量增加了,进步的同学人数变多了,学生对于是否拿到优秀作业本也比较在意,努力把握这一点,帮助学生越来越优秀。小部分学生出现了懒散现象,没有监督和提醒,书写潦草,需要对他们进行指正和鼓励。

X的评价

        活动:眼疾手快                   

                                   ——看拼音写词语活动                     

1.活动目的

掌握一定的词语是读文、写文的基础。为了打好拼音基础,丰富学生词汇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班级内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特举行此次活动。希望让本次活动促积累,以积累促成长。

2.活动方式

  在已教过的第七、八单元的词语中挑选相应词语以拼音形式出现,其中书写分占5%。

3.活动要求

5星:卷面整洁,字迹端正美观,书写只错一处。

4星:卷面整洁,字迹端正,书写错误三处及以内。

3星:卷面整洁,字迹端正,书写错误六处及以内。

4.活动过程

5.活动评价结果

姓名

考核结果

姓名

考核结果

潘玥媛

5⭐

郑邵楹

5⭐

黄歆雅

5⭐

黄欣辉

5⭐

周双皓

5⭐

梅志华

3

潘思桐

5⭐

纪浩然

5⭐

郑雯雯

4

梅榆浩

         

              活动五:听写小能手

                         

1.活动目的

为了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内的生字词,从9月份开始听写活动,评选出“听写大王”,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活动,特开展此次活动。

2.活动方式

  借助语文早自习的时间,完成词语的听写活动,全部正确为过关,错一处则失败。

3.活动要求

5星:书写端正美观,错误率在三处及以内,被评为“听写大王”。

4星:书写端正,错误率在五处及以内,被评为“听写优秀”。

3星:书写端正,错误率在十处及以内,被评为“听写合格”。

4.活动过程

5.活动评价结果

姓名

考核结果

姓名

考核结果

潘玥媛

5⭐

郑邵楹

5⭐

黄歆雅

5⭐

黄欣辉

5⭐

周双皓

5⭐

梅志华

2

潘思桐

3

纪浩然

4

郑雯雯

4

梅榆浩

6.活动总结

通过一个学期的听写活动,发现听写优秀的学生占到班级半数以上,在“双减”背景的当下,学生的基础并没有被减弱。这一部分的学生听写正确率高,书写较美观,展示了扎实的语文基础功底。同时也为部分学生担忧,听写的错误率较高,反映出来学习的薄弱,还需要在基础上面下苦功夫。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恒的事情。相信更多的学生会不断努力,让自己更加优秀!

12月学习总结

每一个冬天,都是一年的终结。12月,宣告着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进入尾声。这个月,看到了学生的进步,书写上能自觉地调整坐姿,努力写好汉字,大声朗读课文。课堂上,小手林立,感受着学习带来的快乐。一次次班级活动,学生兴趣盎然,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风采。学习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老师,我将继续鼓励和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